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員受邀參與制定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及氧化損傷的體內、體外檢測的國際指南,與來自美國、英國、丹麥、俄羅斯、德國、卡塔爾、日本、瑞典、新西蘭、烏拉圭、中國、新加坡等25位氧化應激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一起,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Metabolism線發表了題為“Guidelines for measur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oxidative damage in cells and in vivo”的文章。
活性氧(ROS)在生命活動的氧化還原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其過量產生可能會對細胞或機體產生氧化損傷。由于ROS的分子多樣性及復雜性,其產生機理、生理病理條件下的不同作用、細胞組織的時空調控、氧化還原穩態與氧化損傷等,越來越受到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研究者的重視。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ROS體內、體外的檢測標準,造成氧化還原研究領域外的科研工作者對ROS及氧化損傷相關科學證據的提供與數據解釋有不少混亂,嚴重影響了氧化還原生物學領域的發展。在本指南建議中,準確定義了活性氧、抗氧化劑、氧化損傷;明確了ROS及氧化損傷的檢測的基本原則以及不同檢測方法的優勢與局限性;最后,對體內,特別是臨床研究中的檢測提出了建議。本指南的發表將有助于推動氧化還原生物學及相關生命與醫學領域的發展。
尹慧勇研究員長期關注氧化應激、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脂質過氧化在心血管疾病、癌癥等中的作用與機制,系列工作發現了PUFA的自由基機制,開發并利用現代質譜組學技術鑒定了系列氧化產物(Chem. Rev. 2011; Free Rad. Biol. Med. 2017; JACS 2002, 2003, 2006等),以及脂質過氧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機制(J. Clin. Invest. 2019; Redox Biol. 2017, 2019, 2021; JCI Insights 2022等)。尹慧勇研究員自2017年起受邀擔任氧化還原生物學領域國際權威雜志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的編輯,2013年以來任Redox Biology的編委。此課題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32030053)及基金委外國資深學者研究基金項目(32150710522)的資助。